当前位置: 首页 > 畅销书籍 > 历史 > 理想国译丛·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浏览历史

×

理想国译丛·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理想国译丛·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理想国译丛·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prev next

  • 商品货号:LX1683828546
  • 商品品牌:理想国
    商品重量:820克
  • 商品点击数:221
  • 本店售价:€16.31
    注册用户:€16.31
    vip:€15.49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后在人生的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作者简介

康拉德·H. 雅劳施(Konrad H. Jarausch),美籍德裔历史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吕尔西欧洲文明教授。曾任美国德国研究协会主席,《当代历史研究》主编。早年专注于希特勒掌权过程的研究,后期转向东德研究、两德统一,以及德国的文化民主化。已出版专著或编著五十余本,其中《走出灰烬》获2016年欧洲学院布罗尼斯瓦夫·盖雷梅克奖、美国出版协会欧洲与世界历史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提名。

 

  • 译者简介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有《古典传统》《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拷问法国大革命》等。

目  录

人物介绍

导言 德国人经历的叙事

部分 战前的童年

章 帝国的祖先

第二章 魏玛的孩子

第三章 纳粹的青少年

第二部分 战时的青年

第四章 男性的暴力

第五章 女性的挣扎

第六章 受害者的苦难

第三部分 战后的成年

第七章 作为全新开始的战败

第八章 民主的成熟

第九章 共产主义者的失望

结语 断裂生活的记忆

致 谢

注 释

文献列表

索引

 
媒体评论
康拉德·雅劳施运用高超的技巧,串起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希特勒崛起之间出生的德国人的回忆,有力地讲述了一代人的经历与记忆。这是一部关于中断、撕裂与自我转变的历史,他的讲述充满历史的共鸣。
——尼古拉斯·斯塔加特,牛津大学玛格达伦学院历史教授

(本书)见证了第三帝国的糟糕与战后德国的美好的那些德国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过去。借助大量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的回忆录,杰出的历史学家康拉德·雅劳施回答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他也对书写过去事件的记忆这个复杂过程做了充满洞见的分析。
——诺曼·奈马克,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

利用“普通德国人”的回忆录,《破碎的生活》提供了20世纪德国历史的全面描绘。它关注日常的生活,同时不忘宏大的问题。
在线试读
导言:德国人经历的叙事(选摘)
与年长的德国人谈论他们的过去会引出令人称奇的故事,其中的所谓事实经常比小说更离奇。比如,1945年3月16日夜,在一次英军对中世纪古城维尔茨堡(Würzburg)的轰炸中,托尼·舍费尔(Toni Schöffel)与她的三个年幼的孩子在防空洞里挤作一团。当通风井被击中时,“他们陷入恐慌,因为烟飘进了房间”。挖开被堵住的入口后,他们面对的是火的地狱,自家房子的正面已经被烧塌。“大火形成的气流如此猛烈,托尼不得不抓住孩子们,以防他们被卷走。”小的女孩坐在手推车上,这些满身污泥的幸存者不得不步行25公里,直到一位友好的农民终接纳了他们。但他们的父亲保罗仍然没有音信,他正在前线服役:“他被击中了吗?已经阵亡了吗?”在战后恢复的表象之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种生活被破坏或丧失亲人的故事,显示了独裁和战争的毁灭性影响。
倾听这样的故事能大大拓宽我们对20世纪的了解,因为它把普通人放回到关于重大事件广为人知的叙事中。这种角度的倒置不再专注于高层政治的进程,而是突出了人的维度,显示了一种长期苦难和意外幸福的奇特混合。贝蒂娜·费尔回忆说:“只有通过重述个人命运,才能真正理解人们遭遇的千百种不幸。”一方面,许多人同不受他们控制的力量苦苦搏斗,变成纳粹等独裁者要求的共谋。另一方面,尽管面对自由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之间的冷战对峙,从这些灾难中走出的幸存者还是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因此,对普通人生活的持续关注将灾难和重建的宏大故事分解成了无数关于生存和恢复的个体故事,显示了政治冲突无法抵御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打破了和平的存在,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这些个人叙述中,纳粹独裁、二战和大屠杀是中心旋涡,无可挽回地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活轨迹。虽然一战和恶性通胀造成的痛苦看上去已经够糟了,但魏玛共和国还是提供了进步将会重启的希望之光。然而,大萧条的灾难后果引发了大众的不满,新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趁机上位,通过提供一种扭曲的民族情感恢复了德国人的骄傲。尽管这些故事印证了希特勒初受到的欢迎,但它们也表明了通过战场交火、平民轰炸和种族清洗,罪恶的毁灭战争如何终反过来不断伤害德国人民自己。战争后岁月里的戏剧性转变把曾经的作恶者变成了受害者,在人们的头脑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这导致那么多人丧生,就连那些足够幸运地存活下来的人身上也留下了疤痕。
这些生命故事还暗示,更加和平的20 世纪下半叶为个体带去了一些宽慰,让他们可以重建破碎的生活,继续进行自己的私人事务。许多战后的决定有意无意地避免重复过去灾难的可能。冷战期间,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状态,个人和集体需要专注当下,付出巨大的努力。西德所追求的物质财富和东德追求的社会平等在几十年间吸引了大量关注。许多人成功地忘记了自己的噩梦,他们重建了个人关系,沉浸在职业成功中,通过买车、建房和国外旅行收获着繁荣的战利品。但对一些人来说,随着他们的退休,战败、逃亡、驱逐和战后饥荒的可怕记忆卷土重来,迫使他们接受迟来的清算。正是这个痛苦的自省过程终把许多德国人变成了和平的民主派。
商品属性
[作者] 康拉德·H. 雅劳施 著,王晨 译,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559845238
[出版日期] 2022年01月 
[开本] 32开
[图书装订] 精装
[纸张] 胶版纸
[图书定价] ¥108.00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