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畅销书籍 > 其他 > 民主的逻辑

浏览历史

×

民主的逻辑

民主的逻辑

民主的逻辑

prev next

  • 商品货号:MZ1627839481
  • 商品重量:670克
  • 商品点击数:1142
  • 本店售价:€12.03
    注册用户:€12.03
    vip:€11.43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民主的逻辑》对民主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晰而深入的盘点,考察其历史演变、兴衰之道、各国现状、挑战及未来。

   作者既无意过分赞美民主,无意把民主视为一剂解决一切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万灵药;更无意贬损民主,无意把民主视为一种必然导向选人不当、低效治理,甚至多数暴政的坏制度。本书希望的是,能够基于学理逻辑和实证经验,对民主与民主化的各种关键议题进行客观、公允、中立的考察,把民主的好与坏、民主化的成功与失败、民主治理的高绩效与低绩效、民主前景的乐观展望与悲观预期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自己的理性思辨与独立判断,进而能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与民主有关的诸问题,形成一种更为清晰的民主观。

 
内容简介

   民主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东西”?这个问题引起的大论战已经持续了2500年,仍未尘埃落定。今天,民主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迎来新一轮衰败,对民主政体的悲观论调也越来越流行,盖过了此前对民主普遍看好的声音。

   在西方发达国家,移民问题正考验着民主的边界;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治理的运行不畅让民主踌躇不前。民主的未来是否危机重重?

   《民主的逻辑》基于扎实的文献功底、大量的历史经验,试图解答上述问题。具体从六个方面展开:从古至今思想史上的民主论战、现代民主如何起源、民主政体如何扩散到全球、民主兴衰的主要原因、怎样理解民主治理的绩效、民主的未来前景如何。

   借助这《民主的逻辑》可以思考:该如何清晰地认识民主?人类的政治生活该往何处去?

作者简介

   包刚升,浙江海宁人,201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曾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从事访问研究。其专著《民主崩溃的政治学》获评《新京报》2014年年度社科书《纽约时报》201419本中文好书,同时著有《被误解的民主》和《政治学通识》。

目  录

1讲 民主大论战:诸种争论的起源 /001

1.1   民主在雅典城邦的命运 /003

1.2   为什么说混合政体是更好的统治类型? /015

1.3   托克维尔与民主大论战的转向 /022

1.4   民主概念的三个版本 /032

1.5   高调的民主理想与无奈的民主现实 /040

1.6   民主是自由之敌还是自由之友? /047

 

2讲 民主作为政治发明:从古希腊到近代英国 /057

2.1   政治改革与雅典城邦民主的运作 /059

2.2   共和政体与古罗马文明的崛起 /069

2.3   立宪传统与英国议会政治的登场 /080

2.4   普选权与英国民主化的完成 /090

 

3讲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从19世纪到21世纪 /101

3.1   民主演进的两百年 /103

3.2   NO.1波民主化:源起欧美 /113

3.3   第二波民主化:走出西方 /132

3.4   第三波民主化:全球时代 /147

3.5   “阿拉伯之春”还是“阿拉伯之冬”? /161

 

4讲 民主兴衰原因论:理论路径的分野 /169

4.1   为什么是这些国家? /171

4.2   条件论:民主可以移植吗? /179

4.3   制度论:民主模式的多样性 /206

4.4   精英论:政治精英扮演何种角色? /236

 

5讲 民主治理的绩效:民主能带来善治吗? /247

5.1   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 /249

5.2   民主能带来经济增长吗? /254

5.3   民主与公共治理 /268

5.4   更民主,更平等? /276

5.5   民主引发更多政治冲突吗? /288

 

6讲 民主未来的展望:人类往何处去? /301

6.1   西方世界民主治理的挑战 /303

6.2   新兴民主国家的转型难题 /337

6.3   威权政体的困境、复兴与前景 /347

6.4   不完美的人类,不完美的未来 /360

 
前  言
如今,民主似乎在全球范围内又迎来它的“艰难时世”。这种民主的“艰难时世”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西方国家民主政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政府公债剧增、贫富分化加剧、族群宗教多样性提高以及政治领导力不足导致的诸种难题。比如,西方世界以外的新兴民主国家则面临着能否完成民主转型、能否实现民主巩固以及能否达成民主治理绩效的很多困难。再比如,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威权主义政体获得了复兴,这甚至使得很多原先信奉民主道路的落后国家开始将这种模式视为实现发展的替代性方案。
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目前国际学术界似乎对民主信心不足。关于民主治理绩效和民主未来前景的悲观论调,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今年年初,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史蒂文·列维茨基和丹尼尔·吉布拉特出版了一部名为《民主如何灭亡?》的书。该书上市之后,竟然很快成了《纽约时报》畅销书。两位作者的基调是,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本身就意味着美国民主的危机。而早在五年前的2013年,美国著名记者、评论家乔舒亚·科蓝兹克出版的《民主在退潮》,更是勾勒了全球范围内民主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已经遭遇衰退的政治景象。实际上,作为一名专长于民主问题研究的学者,我就类似作品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
在线试读
选举制度的政治效应

从目前国际上的研究来看,选举制度一般被视为民主制度设计中重要的规则之一。
……
选举制度研究的焦点是,不同的选举制度是否有着不同的政治逻辑,从而会导致不同的政治后果。基于选举公式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目前习惯于把世界范围内的选举制度分为三大类。一种叫多数决定制。简单地说,流行的多数决定制就是英国和美国实行的选举制度,通常是每个选区仅产生一个议席。在每次投票中,不管你得到多少选票,只要比第二位多一票就成功当选,就是所谓的“领先者胜出制”(first past the post)。当然,实际上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多数决定制。比如不是单议席选区,而是每个选区设立数量较少的多个议席,比如3—5个议席,然后根据选票排序让排名靠前的若干位候选人当选。这种每一选区设置多个议席的多数决定制,又被称为“全额连记制”(block vote)。
另一种叫比例代表制。主流的操作办法是,在选举过程中以政党名单作为竞选单位,每个政党根据大选中得到选票的比例来获取国会相应的议席比例。当然,有的国家实行的是全国选区制,有的国家实行的是地方选区制。不同政党开列候选人名单,在同一个选区参加竞选。比如,如果国会总共有200个议席,某个政党凭借政党名单后获得20%的选票,那么该党就按照比例根据本党名单次序获得40个议席;如果另一政党获得10%的选票,那么该党就按照比例根据本党名单次序获得20个议席。这就是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的主要操作方法。当然,上述例子正好都是取整数比例,而实际上,各党后获取的选票比例通常都不是整数,再加上政党当选门槛等因素,比例代表制下的实际计算公式更为复杂。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讨论其中的技术细节问题。
还有一种叫混合制。顾名思义,混合制就是把多数决定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起来,是前面两种选举制度的组合。通常的做法是,全国设若干数量的单议席选区,同时设立一个或若干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选区,把这两种选举制度结合起来。从政治效应来说,混合制很可能是结合了多数决定制和比例代表制两者的特点,其政治效应很可能介于上述两种选举制度之间。此外,既然混合制是两种选举制度的组合,组合的比例就尤为重要。比如,如果大部分议席是多数决定制议席,那么其政治效应就更接近于多数决定制;如果大部分议席是比例代表制议席,那么其政治效应就更接近比例代表制;当然,还有一种情形是多数决定制与比例代表制的组合比例比较均衡。
商品属性
[作者] 包刚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520125819
[出版日期] 2018年04月 
[开本] 16开
[图书装订] 精装
[纸张] 纯质纸
[图书定价] ¥78.00

商品标签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1)

用户名购买数量购买时间订单状态
r***n12024-03-30 17:28:19成交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