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畅销书籍 > 其他 > 永久记录(世界的“吹哨人”“棱镜门主角”斯诺登揭露美国监控全世界的真相)

浏览历史

×

永久记录(世界的“吹哨人”“棱镜门主角”斯诺登揭露美国监控全世界的真相)

永久记录(世界的“吹哨人”“棱镜门主角”斯诺登揭露美国监控全世界的真相)

永久记录(世界的“吹哨人”“棱镜门主角”斯诺登揭露美国监控全世界的真相)

prev next

  • 商品货号:YJ1585384695
  • 商品重量:450克
  • 商品点击数:280
  • 本店售价:€10.23
    注册用户:€10.23
    vip:€9.72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中央情报局前雇员,也是曝光美国私下记录监控数十亿人生活的棱镜计划,由此引发全球情报界地震的网络极客。

★美国政府不想让全世界看到这本书,《永久记录》出版当天便遭到美国政府起诉。美国政府不想让你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美国“棱镜计划”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首次从头讲述人生,回顾轰动全球的“泄密”事件全历程,一步步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监控系统窃取全球网民隐私的真相。

★爱德华·斯诺登首次袒露从“爱国者”到“叛国者”的心路历程。在发现美国政府监控真相后所经历的“良知危机”与他“泄密”的原因。

★本书内容惊悚,如同一部谍战大片,极具可读性。了解传奇黑客人生的故事,看作者如何从美国国安局内部拿出绝密资料,并冒失去自由之风险揭秘美国政府监控真相的全过程。

★书名“永久记录”,是斯诺登人生的自白,也是他对所有人的警示。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远超大众想象,所有人的网络隐私数据将被永久记录,可被未知的对象随时翻阅。由此引发深思: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数字时代?  

 
内容简介

2013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与美国情报机构分道扬镳,并透露美国政府秘密地用一切手段收集每个人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震惊世界。 本书是爱德华·斯诺登的自传,记录了他在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经历,以及自己价值观变化的全部过程。书中内容既反映了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国政府监视行为的不安,并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反思与告白。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斯诺登的童年回忆。他自小开始对计算机程序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走上了成为系统工程师之路,寻找网络的秘密。第二部分是斯诺登受雇于美国情报机构期间的经历。在此期间,他冒着极大的风险曝光了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视系统。这一部分还讲到了他为建立这个系统所做的工作,以及促使他曝光事件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斯诺登逃亡到中国香港和俄罗斯,联络媒体继续曝光整个事件的经历。在这一部分中,他也袒露了内心的矛盾。 从田园诗般的童年印象,到跌宕起伏的情报工作,《永久记录》这本书讲述了斯诺登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关于这个“在网上长大”的聪明年轻人的完整而深刻的记录。他满怀着激情与坦率、智慧与担当写下的这本书,注定将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略的嘹亮回声。   

作者简介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伊丽莎白市,在马里兰州的米德堡长大。经训练成为了一位系统工程师后,曾作为一名普通雇员就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后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技术员。因2013年6月将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遭到美国和英国的通缉。同年6月,斯诺登前往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在俄罗斯转机时因被美国注销了护照滞留机场长达四十天后,获得一年的临时政治避难,后延期至2020年。 他因其公共服务获得无数殊荣,包括瑞典“正确生活方式奖”(又“另类诺贝尔奖“)、德国“揭秘者奖”、“瑞登奥尔揭发真相奖”、“国际人权同盟卡尔?冯?奥斯茨基勋章”。  

目  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窗外/ 002

第二章 看不见的墙/ 010

第三章 环城公路男孩/ 023

第四章 美国在线/ 028

第五章 黑客/ 038

第六章 未完成/ 048

第七章 “9·11”事件/ 055

第八章 9月12日/ 063

第九章 X光/ 069

第十章 安全调查和坠入爱河/ 080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系统/ 092

第十二章 契约人/ 098

第十三章 培训/ 109

第十四章 山丘上的伯爵/ 123

第十五章 日内瓦/ 134

第十六章 东京/ 146

第十七章 云端之家/ 166

第十八章 沙发上的沉思/ 180

 

第三部

第十九章 坑道/ 186

第二十章 心跳/ 191

第二十一章 吹哨/ 198

第二十二章 第四权/ 212

第二十三章 读取、写入、执行/ 225

第二十四章 加密/ 234

第二十五章 男孩/ 242

第二十六章 香港/ 253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 263

第二十八章 琳赛·米尔斯的日记/ 275

第二十九章 爱与流亡/ 289

 

致 谢/ 300   

 
前  言
我的名字是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我曾经为政府服务,但现在,我为民众服务。我花了将近三十年才明白这是有差别的,而当我明白时,我在办公室里惹出了一些纰漏。结果,我现在把时间都用于保护民众不受我以前身份的危害—一个中情局(CIA)和国安局(NSA)的间谍,一个自以为可以打造美好世界的年轻技术专家。 我在美国情报系统的工作生涯仅持续了短短七年,我讶异地发现,这只比我在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国家流亡的时间多了一年而已。然而,在七年的任职期间,我经历了美国间谍活动史上最巨大的改变——由锁定监视个人转变为大量监视全部人口。我在技术上进行协助,让一个政府得以搜集全世界的数字通信,长期储存,并且随意在其中搜寻。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于未能保护美国,放任珍珠港事件以来最惨烈、最严重的攻击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深感愧疚。因此,领导者试图建立一个系统,防止他们再度疏于防范。这个系统必须以科技为基础,而这是人数众多的政治科学专科生与商业管理硕士所不懂的。最秘密的情报单位对我这样的年轻技术专家敞开大门。科技怪咖因而统治了地球。要说当时我懂什么的话,我很懂计算机,所以我快速晋升。 二十二岁时,我第一次通过国安局最高机密安全调查,得到组织结构图最底层的一个职位。不到一年,我到了中情局,担任系统工程师,可以四通八达地进入一些全球机密网络。唯一的成年人主管是一个在值班时看罗伯特·陆德伦(Robert Ludlum)及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平装书的家伙。情报单位在雇用科技人才时打破一切规定,他们通常不会雇用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后来至少要是准学士才行,而我两者都不是。无论如何,我都不应该被放行进入才对。 从二○○七至二○○九年,我被派驻在日内瓦美国大使馆,是少数以外交身份为掩饰的技术专家之一,我的任务是把中情局带进未来,让欧洲外站上线,将美国用以监视的网络数字化及自动化。我这一代不只是重新设计情报工作,我们全面重新定义情报。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秘密会晤或暗中交换消息,而是数据。 二十六岁时,我表面上是戴尔公司(Dell)的员工,但仍为国安局工作。委外合约成为我的身份掩饰,我这类科技型间谍几乎都是这样。我被派到日本,协助设计国安局的全球备用系统——一个庞大的隐蔽网络,确保即便国安局总部被核弹轰炸夷为平地,也不会损失任何数据。 当时,我并不明白架构一个保存每个人生平永久记录的系统竟会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我在二十八岁时回到美国,获得极高的职位升迁,加入负责戴尔与中情局双边关系的科技联络团队。我的工作是跟中情局的科技部门主管们开会,以设计和销售他们可以想到的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我的团队帮中情局设立一种新型的运算架构——云端(cloud),这种科技首创让每一名干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存取及搜寻他们所需的任何数据,不论距离多么遥远。 总结来说,以前的工作是管理与连接情报流通,后来的工作变成设法加以永久保存,接着又变成让情报可以在各地取得及搜寻。二十九岁时,我去了夏威夷,承接一项国安局的新合约,此时我才注意到这些计划。 在那之前,我一直被“知情的权利”这项教条困住,无法了解我这些特殊的、隔离性任务背后的目的。直到来到这个乐园,我才终于能够看出我做的所有事情是如何整合起来的,像一部巨大机器的齿轮互相啮合,组成一个全球监视系统。深入菠萝田下面的一条坑道——珍珠港时代的一座旧地下飞机厂——我坐在终端机前,可以近乎无限地取得世界上几乎所有男女老幼的通信记录,只要人们曾经拨打过一通电话或碰触过一台计算机。这些人当中包括三亿两千万美国同胞,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监视,不仅严重违反美国宪法,更违背自由社会的基本价值。 你读这本书的理由在于: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职务来说很危险的事。我决定说出事实。我搜集美国情报系统的内部文件,作为美国政府违法的证据,并把它们交给新闻记者,他们审查之后公之于世,举世震惊。 本书将说明我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我所依据的道德与伦理原则,以及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原则,这亦关乎我的一生。 人生是什么?不只是我们说了些什么,甚至不只是做了些什么。人生亦包括我们所喜爱的、所相信的。以我而言,我最喜爱和相信的是联结,人际的联结,以及促成这些的科技。当然,这些科技也包括书籍。但对我这个世代而言,联结主要意味着使用互联网。
媒体评论

全书在叙述上充满吸引力……读起来就像是一部充满文学性的惊悚小说……斯诺登促 使读者更加认真地思考每个美国人早就应该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数据都被收集并存于文件中,随时可以被访问,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斯诺登展示了他的本领:他可以用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 言,解释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他认为他们所构成的威胁。 ——《华盛顿邮报》

斯诺登*终决定不再忠于他曾经服务的机构,而是忠于那所机构当初被建立起来想要保护的目标——美国民众。他感到普通市民被出卖了,他有责任解释这一切……他描述的所有导致他做出这些重大决定的经历,以及他提供的家庭背景的详细信息,是对他是叛徒的指控的强有力的反击。他提醒人们,2013年时他对(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视问题的揭露,对于当下的美国社会同样意义重大。 ——《卫报》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斯诺登对他所揭露的各种监视系统的真实影响的描述——抛开 那些抽象概念和行业术语——是本书中*令人警醒的部分。 ——《经济学人》 

免费在线读
第十六章 东京 网络基本上是属于美国的,但要完全了解这件事,我必须先脱离美国本土。万维网是1989年在瑞士日内瓦CERN实验室里被发明出来的,但网络使用方式却由美国主导,正如棒球是美国国球一样,我们拥有极大的主场优势。大多数网络基础建设都由美国掌控,包括电缆、卫星、服务器与基地台等。全球超过九成的网络流量依赖的是美国政府与美国企业研发、拥有或控制的技术,而这些企业多数位于美国境内。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向来担忧美国在此领域拥有过大优势,因此想方设法打造替代机制。但美国仍然独霸全球,掌握所有人进行网络连线的总开关。 除了网络基建之外,美国主宰的领域还包括计算机软件(微软、谷歌与甲骨文)与硬件(惠普、苹果与戴尔)。事实上,从芯片(英特尔与高通)、路由器、调制解调器(思科与瞻博网络),一直到提供电子邮件、社交功能与云端储存的平台与服务(谷歌、脸书与亚马逊,其中亚马逊在网络架构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给美国政府与近半数的网络使用者提供云端服务),美国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虽然其中有些公司可能在中国生产自家产品,但他们本身属于美国企业,因此得遵守美国法律。问题在于,这些企业同样受制于滥权的机密政策规定,换句话说,他们的客户不分男女老幼,接电话或使用计算机时都会遭到美国政府监视。 由于美国掌握全球多数通信基础建设,因此美国政府参与这类大规模监控的概率应该不低。照理来说,我应该猜得出来,但我却没有,主因在于政府不断坚称绝没干过这类事情,而官员在法庭上与媒体前坚决否认的态度,让少数指控政府说谎的人被视为疯狂的阴谋论者。在众人眼中,这些怀疑国安局从事秘密计划的想法,如同“外星人在人类牙齿中植入信号接收器”一样荒谬。我们所有人都太容易被骗了。但最让我觉得受伤的是,上次被骗时,我竟然支持入侵伊拉克并加入军队。当我进入美国情报机构工作时,我自认为不会再被骗了,因为我能接触到不少机密信息。毕竟政府怎么可能对帮他们保密的人隐瞒真相呢?但一直到了2009年,我搬到日本为国安局工作时,我才发现我先前的想法过于天真。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除了国安局是全球最先进的情报机构外,更因为工作地点在日本。我和琳赛都非常喜欢日本,它像是来自未来的国家。虽然我的职位是正式承包商,但这份工作的职责与地点非常吸引我。讽刺的是,我进到民营企业才了解到政府背地里干了什么事。 一开始,我是IT服务商佩罗系统公司的员工。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得州商人佩罗(Henry Ross Perot),身材矮小、思维活跃的他曾创立美国改革党,并两度参选总统。但就在我抵达日本后不久,佩罗便遭到戴尔收购,因此我就变成了戴尔员工。和中情局相同的是,所谓的承包商只是表面形式,我只在国安局机构工作过。 基本上,我都在国安局的太平洋技术中心(PTC)工作,此中心位于偌大的横田空军基地里面,占据大约半栋建筑。横田基地是驻日美军总部,四周设有高墙、铁门与岗哨,戒备相当森严。此地距离我与女友在福生市(Fussa)租的公寓并不远,用自行车骑一小段路便能抵达,福生市就位于东京都的西边。 PTC负责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国安局基建,并提供必要支援给该单位在邻近国家的分支据点。PTC的主要任务是与各国维持好情报关系,让国安局能监控环太平洋地区,交换条件是分享情报资料给这些国家,反正只要民众没发现就没问题。整个任务的核心在于拦截通信。PTC会从拦截的讯号中收集“片段”,之后传到夏威夷,然后再传回美国本土。 我的工作官方职称是系统分析师,负责维持当地国安局系统的正常运作。但初期工作性质比较像系统管理员,协助联结国安局与中情局两者的系统架构。因为我是局里唯一了解中情局系统架构的人,我偶尔也会被派去美国大使馆(如同我先前去过的美国驻瑞士大使馆)支援,我的工作是设法让这些机构共享情报信息,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身为整个房间内唯一懂得这套系统的人,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不仅知道系统内部运作的原理,更了解多套系统该如何配合才能一起运作(或无法运作)。后来,PTC主管发现我拥有破解系统的技能,足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给予我更多的自由空间以提出自己的方案。 进入国安局后,有两件事令我惊讶。第一是他们的技术远比中情局高明,其次是他们网络安全做得不够、警觉心不足,包括信息技术分隔、资料加密等都有待改进。在日内瓦为中情局工作时,我们必须每晚从计算机中取出硬盘并锁在保险箱内,且硬盘资料都经过加密处理。但国安局没有这些规定,他们从来不加密。
商品属性
[作者] 爱德华·斯诺登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513927277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开本] 16开
[图书装订] 平装
[图书定价] ¥68.00
[纸张] 胶版纸

商品标签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