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畅销书籍 > 小说 > 性爱大师(Masters of Sex)同名美剧热播中

浏览历史

×

性爱大师(Masters of Sex)同名美剧热播中

性爱大师(Masters of Sex)同名美剧热播中

性爱大师(Masters of Sex)同名美剧热播中

prev next

  • 商品货号:XADS001
  • 商品重量:510克
  • 商品点击数:1115
  • 本店售价:€8.37
    注册用户:€8.37
    vip:€7.95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编辑推荐

  1. 热播美剧原著
热播美剧《性爱大师》原著中文版。该剧集目前第二季正火热上映,已经吸引上千万剧迷围观,播放量破亿,稳居各大视频网站电视剧用户榜Top10。《性爱大师》第三季已确定开拍。
2. 作者兼任制片人,剧集折射原著魅力
托马斯梅尔为著名获奖作家、纪录片制片人及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依据本书拍摄的同名热播电视剧《性爱大师》的制作人之一。剧中威廉马斯特斯与弗吉尼亚约翰逊极具张力的人物性格与事件在书中有着更加真实完整的呈现。
3. 以科学破除偏见,用高潮战胜恐惧
全书聚焦两位“性爱大师”革命先驱式的科学探索历程,讨论女权、两性、爱情、种族、同性恋、艾滋病等众多热门话题。内容基于对两位真实人物的多年访谈记录(包括披露二人对成百上千次高潮的严谨观察等多个方面),丰富详尽、可信度高。

 

 
内容简介
  他,是科班出身、医术精湛的妇产科医师;她,是既无学位又缺经验的小镇少妇——威廉马斯特斯与弗吉尼亚约翰逊的神奇组合却产生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化学作用,在人类性学研究史上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两位“性爱大师”对成百上千名男女实验者展开了性爱科学研究,对成百上千次高潮进行了严谨观察,甚至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实验”当中。他们的合作从工作走向了生活:从小遭受父亲虐待、与初恋女友失之交臂、早已娶妻生子的他,与两次离异、追求者不断、养育着两个孩子的她由同事变成了夫妻。他们的婚姻除了工作还有什么?到底两人之间是否产生过爱情?为研究性学而奋斗一生的他们,在面对“爱”时,是否亦如普通人一般困惑不已?在《欲望都市》与“伟哥”诞生之前,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便是全体美国人的“卧房顾问”,然而他们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厘清“性”与“爱”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托马斯·梅尔,美国著名获奖作家、纪录片制片人及新闻记者。他同时也是依据本书拍摄的同名热播电视剧《性爱大师》的制作人之一。
  他的畅销作品包括《肯尼迪家族:美国的翡翠王》(2003年被《今日美国》评选为最佳假日图书之一,以该书为蓝本的纪录片于2008年由华纳兄弟公司出品发行)、《斯伯克医生:一种美式人生》(入选1998年《波士顿环球报》十大非虚构类图书、《纽约时报》年度最受关注图书)、《纽豪斯:美国最富媒体王国的光环、权势、荣耀及其背后的神秘人》(荣膺美国新闻及大众传播荣誉协会颁发的莫特奖年度最佳媒体图书称号)。此外,梅尔自1984年起任《纽约日报》新闻记者,并获得过多项荣誉。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戈尔登女孩
第二章 中心地带
第三章 约翰逊太太
第四章 永不回家
第五章 亲历奇迹
第六章 生育专家
第七章 贤妻
第八章 学术自由
第九章 窥视孔

第二部分
第十章 基质
第十一章 实验
第十二章 志愿者
第十三章 诺亚
第十四章 面罩
第十五章 离校
第十六章 关于信任
第十七章 透露秘密
第十八章 人体反应

第三部分
第十九章 释放的兴奋
第二十章 聚焦感觉
第二十一章 性爱疗法
第二十二章 代用者
第二十三章 花花公子与赞助者
第二十四章 修复夫妻的床上关系
第二十五章 爱的气息
第二十六章 背叛
第二十七章 婚姻的契约

第四部分
第二十八章 女权运动
第二十九章 性交易
第三十章 天作之合
第三十一章 指导明星
第三十二章 改变与逆转
第三十三章 未来的前景
第三十四章 美女与野兽
第三十五章 危机
第三十六章 分手
第三十七章 昔日玫瑰
第三十八章 夫妻
第三十九章 悼念
第四十章 勿忘我

后记
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

 

 
前  言
  书一经出版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常常会踏上作者都意想不到的奇妙旅程。当然,《性爱大师》——如今是娱乐时间电视网(Showtime ) 播出的基于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的这本自传的电视连续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对数百万人来说,Showtime戏剧性的演绎,给这两人卓越非凡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再加上我的书的再版,给大家又提供了一个考虑他们永恒意义的机会。
我受邀到Showtime连续剧的拍摄现场参观——那里充满了爱、嫉妒、野心、虚伪、骄傲、背叛、勇气,当然还有各种关于性的表达——这个故事从语言描述转化成了非常鲜明的形象。即使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也能从这一“映时”电视作品中看到新意。书里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栩栩如生起来,既包括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一个清教徒社会的眼皮底下进行性试验的人文喜剧,又包括这对“教导美国人怎样去爱”的夫妇私底下同时相互吸引而又相互排斥的悲剧。对我们来说电视是一种最个人的媒体。电视屏幕好像能完美地表现出比尔和吉尼在工作中的胆识和高尚。在这个电视连续剧中,确实有一些裸体志愿者以科学之名来测试性高潮界限的场面。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患有性功能障碍的情侣表现出渴望甚至是绝望的瞬间,他们大部分都是已婚夫妇,希望通过寻求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帮助,能够在彼此交流时用亲密的方式地表达自己。
从当时到现在究竟是怎样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这让不知道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人——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提供的关于人类性反应的曲线、图表以及照片——研究人体的工作原理以使用他们的疗法“搞定”性问题——看起来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对他们同时代的历史记录者来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象征着现代性和医学在同宗教禁忌及文化愚昧对抗中取得的胜利。他们生活中的事实似乎要比古老的《圣经》文章甚至是20世纪弗洛伊德的理论都更有决定性。性突然离开教堂进入了诊所。美国人现在不再咨询穿着黑袍的牧师,转而开始依赖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了。随着性药的出现,美国“利用化学物质提高来生活质量”的信仰被引进了卧室。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大胆的研究给人类特别是女性提供了自由和基础性的知识,让他们在交往中能够做出至关重要的个人选择。因为更看重医学责任感,这两个人冒着生命和名誉方面的极大危险,依然坚持在社会上关于人类性学辩论的最前沿。
然而,你可能会说《性爱大师》从本质是看,是一个关于科学局限性的后现代预言,揭示了现代医药永远也无法真正地解释我们内心最深层、最亲密的感情。在机器和动物本能之间,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寻找到一种人性。他们关于荷尔蒙、心电图脉冲以及建立在行为主义上的知觉疗法只能唤醒我们的皮肤和细胞。但仅靠这个却无法触及灵魂,无法触及两个人关系中最本质的部分。到20世纪70年代,他们自己意识到了科学的这种局限性。讽刺的是,通过美国性学革命刚刚解放出来的本我似乎对爱依然像以往一样找不到头绪,或许比以往更加迷茫。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两个人自己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种后现代困境,追溯起来其实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永恒问题。那么,比尔把吉尼放在一个平等平台上的意愿——创造了世界闻名的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合作关系——是一个狡猾的操纵者为了寻求诺贝尔奖去压榨他人而做的必不可少的举措吗?还是他在给吉尼一个机会来共享荣耀,鼓励她发挥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远见,并将此作为表示真爱的一种方式呢?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大概会这么定义。我和他们两个人谈话之后许多年,我依然没有弄清楚答案。很明显,弗吉尼亚约翰逊在以她自己的方式这样做。
该书出版几个月后,我给吉尼打电话祝贺她的85岁生日,我们谈起了这本书。她说里边有许多关于她私人生活方面的记述让她退缩,看到关于性试验那部分她笑了,想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还有别的地方,比如比尔后来在她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性恋谈话方面的理论,让她感到特别郁闷。她说她依然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写一个回忆录。然后话题转向了比尔是否真正地爱过她。在我做研究期间,吉尼坚持说她从没爱过比尔,尽管她的行为好像与这个说法并不相符。也许他们的关系太复杂了,无法用简单的爱与不爱来解释。
即使是现在,他们已经离婚十多年了,比尔也去世了,她好像还对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充满迷恋、愤怒、激动,以及无比的骄傲。
我暗示也许她依然在爱着他。她的语调第一次听起来不太一样。
“大概是吧,”她若有所思地说。
这本书2009年出版的时候,书评者和公众几乎一致地用友好的态度接受了它,尽管这个题材依然存在的争议性让我多少了解了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面对着怎样的压力。
在这个主题引起了一场争论之后,纽约医学会和花花公子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一场公开活动推介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非常幽默地出现过的一个配角盖伊塔里斯和我一起参加了一个纪念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遗产的讨论会,与会的还有获得普利策奖的医学作家劳里加勒特和罗伯特科罗德尼医生,这本书里也包括很多他们的慷慨见解。塔里斯是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记得给弗吉尼亚约翰逊看《邻人之妻》时的担心,那是他于1981年在美国出的一本关于性的标志性的书。塔里斯担心此前他可能冒犯了约翰逊,因为在一个报纸编辑的怂恿下,他曾问过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多久做一次爱。“这谁会数着呢?”吉尼回答,众人哄堂大笑。然而,在这次座谈中,塔里斯高兴回忆约翰逊给了他的书以好评,那是这本书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好评之一。
对《性爱大师》的最不寻常的反响里来自萨拉缇波曼,新娱乐时间系列节目的监制。在一篇评论文章登上《纽约时报》不久,萨拉就联系了我和我的好莱坞经纪人斯科特E施维默。她想把比尔和吉尼的故事拍成一个叙述性的电视剧,这样可以拍摄到更多关于他们的生活和时代的内容,是在一个电影框架下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她说服了两名特别天才的人跟她合作——作家米歇尔阿什福德以及导演约翰麦登。这个电视剧由索尼电影电视公司制作,并于2012年3月在纽约和长岛拍摄了一段样片。我和我妻子乔伊斯及我们的儿子一起访问了拍摄现场,见到了盛装的演员阵容,包括扮演弗吉尼亚约翰逊的丽兹卡潘以及扮演比尔马斯特斯的迈克辛。两个人都向我询问了他们所扮演的高深莫测的角色。作为制片顾问,我尽量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但是我禁不住想起了我和约翰逊最初谈话时她说过的话。“我们绝对是地球上最隐秘的两个人。”吉尼说,我在这本书的前言里提到过这个警告。“世界上没有人非常了解我们。人们有很多推测,但是他们不知道事实。”
看到迈克和丽兹把世界重新介绍给马斯特斯和约翰逊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希望用这本书阻止关于这对不可思议的夫妇的故事被历史湮灭。也许我们通过这部电视剧,提供更多关于爱、性和男女之间互动的见解。
让这场秀开始吧。
  ——托马斯梅尔
                                                                于纽约长岛

 

 
媒体评论
  “《性爱大师》是一部极为杰出的作品,讲述了发起性爱革命的这对传奇搭档惊心动魄的人生故事。它不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二十世纪性爱历史的真实记录。”
  ——德比·阿佩盖特,2007年凭借《美国最有名的人:亨利·瓦得·毕奇尔传记》成为普利策奖得主

  “托马斯·梅尔关于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这部传记是真实而深入的。人们常常批评这对研究搭档令性爱失去了原本的神秘,将其“去人性化”了。但正如吉尼·约翰逊在1968年对《花花公子》杂志解释的那样,神秘只是迷信和神话的代名词。我们了解到的生理反应越深入,就越能更好地享受人类性爱那独有的愉悦。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研究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
  ——休·赫夫纳,《花花公子》杂志主编

  “没有哪个小说作者可以写出如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真实人生那样精彩的故事,这对性爱专家夫妇为全体美国人提供着有关性与爱的有用建议。托马斯·梅尔通过深入调查与潜心撰写,牢牢把握住了两位研究者的传奇合作关系,为生活在当下的夫妻们树立了榜样。”
  ——露丝·韦斯特海默医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戈尔登女孩
  “停泊车辆的后座上时常会上演这样的一幕:一男一女,干柴烈火,匆忙地想要完事,却受空间所限,难以施展身手。”
  ——威廉·豪威尔·马斯特斯
  夜幕垂降,马路上只剩两束微光。一辆普利茅斯汽车耀眼的前灯撕开了密苏里州乡村无情的黑暗,打亮了前行的路。汽车载着玛丽·弗吉尼亚·埃谢尔曼(MaryVirginiaEshelman)和她的高中男友戈登·加勒特,朝着160号公路轰鸣而去。一望无尽的沥青马路伸向远方,没有路灯的指引,唯有星星和月亮照亮着夜空。
  为了这次和玛丽·弗吉尼亚的约会,戈登从家里借了一辆崭新的汽车——1941年产的绿色普利茅斯,闪亮的镀铬进气格栅、突起的引擎盖、充满肌肉感的挡泥板,还有一个宽敞的后座空间。他们驾着车穿过牧场里一排排的民宅和田地,前往和朋友约好晚上碰面的皇宫剧院。这是镇上唯一的一家剧院,那儿放映的好莱坞音乐剧让他们一摆戈尔登城的乏味,新闻片则让他们大开眼界——原来在这只有800人口的小镇之外还有那样一个大千世界。同样与欧扎克斯山脉相邻的戈尔登城和圣路易斯,无论是路程远近还是福音传播,前者似乎都离俄克拉何马乡村更近一些。
  回家之前,戈登将普利茅斯停到路边,关掉了车灯。轮胎碾压路石所发出的刺耳声响顿时戛然而止,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将车停在一个本不该停车的幽暗角落后,两人依偎在了一起。
  戈登解开身旁的她的衬衣,松开她的裙子,紧紧地贴着她的身体。她没有躲闪,更没反抗,只是惊奇地注视着他。在这之前,玛丽·弗吉尼亚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这样直眼看着一个男人的阴茎,之后回想起来,才恍然明白,那正是儿时母亲给弟弟换尿布时自己所看见的东西。那天晚上,刚过完15岁生日的玛丽·弗吉尼亚·埃谢尔曼——也就是后来世人熟知的弗吉尼亚·埃谢尔曼·约翰逊——初尝了禁果的滋味。后来的她坦言道:“当时的我云里雾里,根本不知所以。”正是这个女人和威廉·豪威尔·马斯特斯医生标志性的合作,使得两人的名字后来在美国几乎成为了性与爱的代名词。
  对于中西部清教徒家庭出生的玛丽来说,性爱从来就是一种原罪,是二战前那些浪漫爱情电影中永远不会被提及的部分。与那个年代的许多女性一样,性爱对于玛丽来说,只不过是劳烦家务的一部分,它只能出现在婚姻和家庭的界限之内。数年之后当她提及戈登·加勒特时,只是隐晦地把他称作“红发男孩”。正如对自己生命中所有不愉快的往事以及那些失恋的记忆一概避而不谈一样,她也从未透露过这个男孩的真实身份。几十年后,她自己坦言:“我从未嫁过一个让自己真正上心的男人。”然而,她永远也不会忘记戈登·加勒特,或者说,永远也不会忘却在戈尔登城郊外两个少年失去童贞的那个夜晚。
  汽车停在路边,昏暗中,两个年轻人在前排一番拥抱亲吻之后,一同钻进了后排座椅,随后传来的粗大喘息雾蒙了车窗的玻璃。对于当时的戈尔登城还是新鲜事物的汽车,此时此刻,成了这两个年轻人私密的独处空间。戈登拉上手刹,确保自己留神他处之时车子不会溜坡而下。
  整个中学,玛丽·弗吉尼亚和戈登一起留下了许多共同的成长记忆。6英尺来高、身强体壮的戈登足以加入校足球队,然而,这个人高马大的男孩却能敏感地察觉到玛丽·弗吉尼亚对于音乐的那份热爱。到三年级时,他们已经成为了关系稳定的一对情侣,两人如影随形,在大伙眼里,戈登就是她的情郎。
  连跳两级的玛丽·弗吉尼亚意识到自己比起戈尔登中学的同学来说年轻不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已经17岁的红发男孩加勒特。为了融入大伙,她总是盘起自己浅棕色的头发,露出那双灰蓝色的眼眸,娴静地微微抿着嘴唇。平日里,她的脸上永远是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时常又会突然绽放出动人的笑容。和埃谢尔曼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高耸的颧骨勾勒出她独特的面部线条,亭亭玉立的她,双肩总是那样的优雅。玛丽·弗吉尼亚苗条的身材上如若再有一对玉乳,那她完全就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了。尽管如此,有些男孩对她的评论依旧尖酸刻薄。比玛丽小几岁,住在隔壁农场的菲尔·洛拉就说:“她个子很高,瘦瘦长长的,是个平胸的女人。她顶多是个相貌平平的普通女孩而已。”但在戈尔登城,绝大多数的少年还是对时尚有型的玛丽·弗吉尼亚爱慕有加、趋之若鹜。在小镇上,她的谈吐举止、衣装打扮,都宛如一位年轻的女士,连同班朋友们都难以准确猜出她的真实年龄。然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属她那独特的嗓音,那富有魅力、细致入微的声线让她后来成为了一名歌手。戈登的姐姐伊莎贝尔说,与当时30年代尘暴区的其他农场小孩不同,玛丽·弗吉尼亚的穿着总是一丝不苟,从来也没见过她衣衫不整的时候。她弟弟的女朋友“总是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宛若一个女人,一个漂亮的女人”。
  开上父亲全新的普利茅斯汽车看来是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这已是戈登为自己的草原公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皇家马车了。与大萧条时期的其他青年不同,玛丽·弗吉尼亚对于自己的未来总是充满了自信,这也许是因为她的母亲埃德娜·埃谢尔曼也是如此的缘故。“我想戈登当时非常喜欢她,”戈登的另一位姐姐卡洛琳回忆说,“玛丽·弗吉尼亚和她的母亲一样,信奉着‘最好的不一定就好’的道理。”加勒特的姐姐们都觉得玛丽·弗吉尼亚是个好女孩,是那种可以让加勒特这样的男孩骄傲地带着一起去参加毕业舞会的女孩,也许将来两人还可能终成眷属、结为夫妻。所以,她们盘算着,她绝对不是那种会和戈登一起在自家车子后座上如此嬉闹的人。
  早在少年时期,玛丽·弗吉尼亚就已深谙美国年轻女性摩登生活中的那些口是心非。她知道该如何恰当的言辞,如何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对于道德卫士的伪善以及生命中决定女性命运的基要精神也十分了解。当然,她绝对不会舍弃自己的独立。不论自己的母亲或者其他人怎么说,她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拥抱自己的生活。尽管在学校和家中都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但她内心十分明白,自己并非真的如此。正如她自己解释的,“表面上,我一直像母亲那样是个乖小姐,但实际上,我一直都在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是从不让别人知道而已。”
  失去童贞的那个夜晚,玛丽·弗吉尼亚并没感到一丝的强迫、肮脏或者亵渎。两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完了事。尽管懵懂,性却让她体会到一种特别的美妙。当时她的脑海里还没有那些关于高潮、能力、和谐的概念——这些是她与马斯特斯一起倾尽一生所研究的内容。那天晚上她把一切都交给戈登来处理,她相信自己的男朋友知道该怎么做。多年之后她才意识到,那一次很可能也是戈登的第一次。
  “我当时只是顺其自然,一切都很自在。两个人当时都很渴望,也很愉悦,”她谈及那次后座经历时说道,“如果让我母亲知道,她非得气死不可。”
  玛丽·弗吉尼亚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机缘巧合,甚至连小时候父母移居戈尔登城也是个偶然。1925年2月11日玛丽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赫谢尔·哈里·埃谢尔曼——大家都叫他哈里——和他的妻子埃德娜,当时还住在斯普林菲尔德。哈里的父母是生活在克里斯蒂安县的摩门教徒,但两人都并不十分信仰宗教。哈里的祖辈都是黑森雇佣兵的后裔,美国独立战争正是由他们发动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里·埃谢尔曼是第五炮兵团第一炮兵连的一名中士,法国战场上的经历让他明白,鲜血、生命和上帝才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他的弟弟汤姆就是在同一个战场上受的伤,幸运的是他最后存活了下来。战争结束之后,29岁的埃谢尔曼回到了密苏里州西南部,和独立战争之后的哈里·杜鲁门(HarryTruman)一样,他一心只想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埃德娜·埃文斯从此一起过上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哈里和埃德娜的相识全靠他的妹妹。当时年仅20岁的埃德娜在一所社区学校教书,哈里的妹妹正巧是她班上的一个学生。然而结婚之后不久,年轻的埃谢尔曼太太就直截了当地表示,她绝不愿意和哈里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小日子。长大后的弗吉尼亚说:“母亲当时很想结婚,而且早就已经想好了,自己要嫁的人是哈里。”
  尽管和其他农场男人一样,哈里会很多手艺活,但他却没什么野心。能够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并且有一个让自己疼爱的女儿,这个瘦长的男人似乎早已心满意足了。照片上的哈里有着一张长长的脸和高耸的颧骨,活似《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里和蔼可亲的稻草人雷·博尔格。一直以来,玛丽·弗吉尼亚都高高兴兴地做着哈里的小心肝。数年之后的她骄傲地说道:“大家都说我长得像爸爸和爸爸家的人,我彻头彻尾就是哈里的女儿。”作为父亲的哈里简直无所不能,从造房子到辅导女儿数学功课,任何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作为一个退伍骑兵,熟悉马性的他经常在农场工人面前秀上几把,女儿也因着他的缘故骑上了后院里佩尔什种马宽阔的马背。“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叫嚷着,‘当心孩子!’而哈里只会笑着朝她挥挥手,然后把我抱上马背。”玛丽回忆道。在家里,哈里会教女儿如何熨烫她的百褶裙、如何用硬纸板制作一双“木头”鞋来作为参加学校音乐会的戏服。“世界上就没有他做不了的事情。”她说。
  玛丽·弗吉尼亚5岁的时候,面对大萧条时期的不景气,她的父母决定离开密苏里州西南部。他们搭上了前往加利福尼亚的火车,想在那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在帕罗阿尔托的一所收治伤兵的公立医院,哈里找到了一份看管温室和花园的工作。“那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弗吉尼亚回忆说,“我们就住在大院里,那是个有好几幢漂亮房子的美丽大院。”在那里,弗吉尼亚就读于一所附带幼儿园的进步学校,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伶牙俐齿和聪明头脑让她在12岁时就已经念完了八年级的课程。
  对于从密苏里州干旱平原中逃离出来的人来说,这个医院大院简直就像是个伊甸园,是一个让他们能够在大萧条的捶打中得到庇护的花园。不用再整日看着天空层层的灰色尘云,太平洋原生的雄伟以及海岸线模糊的壮丽让他们大为惊叹、久久凝望。弗吉尼亚记得,在一个节假日,父亲穿着外套、戴着草帽,把她带到了海边。她的童年记忆至今都鲜活地浮现出父亲那天拍摄的一张照片。“我穿着小泳衣,沿着海浪嬉戏,”她描述说,“略微走远的我,被翻滚的海浪一下卷走了。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小不点。”看见被海浪扑倒并卷入深水的玛丽·弗吉尼亚,当时还全副穿着的哈里·埃谢尔曼毫不迟疑地上演了一回女儿的英雄。“爸爸立马跑过来救起了我。”她回忆道。
  后来,埃德娜终于还是对加利福尼亚感到了厌倦。最初提出要跟随别人移居加州的人也是她。但移居不久,她就变得愈发思乡起来。尽管丈夫在退伍军人医院找到了园丁这份不错的工作,但也没能安抚到她。埃德娜的想法让父女两人都感到很愤恼,但哈里知道争吵根本无济于事。他没有太多抱怨,只是拖延着妻子的愿望。“我母亲坚持想要回故乡和家人朋友团聚,”尽管她故乡的亲戚绝大多数也已经迁到了加利福尼亚。“她只是非常想回去。”弗吉尼亚解释说。于是哈里联系了自己住在克里斯蒂安县的父亲,请他帮忙在斯普林菲尔德附近为他们找个新的农场。然而,最后他却在位于斯普林菲尔德以西50英里的某个地方为他们找了一个落脚之地。
  埃谢尔曼夫妇和他们年轻的女儿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回程的汽车,回到了一个比眼下更远离密苏里州的地方。“我们终于回来了,而爷爷给我们找的地方只有戈尔登城一个。”弗吉尼亚回忆说。戈尔登城的微不足道让本就多舛的命运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那是个巴掌大的小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儿简直杳无人烟。”虽然戈尔登城一直吹嘘自己是这个国家的草原之都,但按玛丽的同龄人、后来成为小镇殡仪馆经理的洛厄尔·皮尤的说法,对于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戈尔登城是个必须逃离的地方”。对于玛丽·弗吉尼亚这样的女孩,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他说:“结婚或者离开小镇是所有当地还未结婚或尚未怀孕的女孩们唯有的两个目标。”
  另一方面,埃谢尔曼一家从加利福尼亚返回密苏里州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这个家里母亲说了算,虽然玛丽·弗吉尼亚崇敬的人是父亲。父母意见上的争执是玛丽·弗吉尼亚童年生活中上演最多的一幕。母亲对于“女性”的理解是一切事情的黄金标准。玛丽·弗吉尼亚顺服地遵守着这些规矩——至少在母亲眼皮底下是这样——一旦脱离了她的视线,就立马叛逆起来。面子是埃谢尔曼家最为看重的东西。弗吉尼亚解释说:“她十分明确作为妻子和母亲应该有的样子,而且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她真心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也一心想着胜过别人。”
  埃德娜·埃文斯儿时的家庭比埃谢尔曼家更加虔诚,她在家中排行老二。瘦小轻盈的她留着棕色短发,魅力十足。如果说哈里看世界的目光是友善而幼稚的,那埃德娜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更多是质疑和野心。对于婚后的生活,埃德娜感到十分失望。困在戈尔登城的她,决心要把握住一切还能把握的东西,并把所有这些教训传授给自己的女儿。弗吉尼亚回忆说:“每个人都溺爱我,成长的过程让我明白,成就与天赋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但人生的首要目标还是结婚成家。”埃谢尔曼夫人坚持让镇上的人用重名“玛丽·弗吉尼亚”来称呼她的女儿。弗吉尼亚说:“用重名叫我是她的意愿,在那个时代,到处都是‘朱迪·安’、‘唐娜·玛丽’这样的人名。”但不难想象的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她一到学校,就让自己在戈尔登中学的朋友直接叫她弗吉尼亚。

  ……

商品属性
[作者] [美] 梅尔 著,王毓琳,张茜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图书书号/ISBN] 9787532767793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01日
[开本] 32开
[图书装订] 平装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